松鼠书读书笔记
大名鼎鼎的松鼠书读书笔记
HTTP概述
URI、URL、URN
这3个概念很容易混淆
URI:是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的缩写,统一资源标识符
URL:是Uniform Resource Location的缩写,统一资源定位符
URN:是Uniform Resource Name的缩写,统一资源名
关系上,URI就是用来唯一标识一个信息资源,而它有两种表示方式,就是URL和URN;但是URN现在还在试验阶段,没有大规模推广,所以基本上现在所有的URI都是URL。也就是说,在目前,可以粗略认为URI=URL,无视URN
URL的格式一般是schema://address/resource,比如http://www.abc.com/special/xxx.gif
,这个URL里,协议是http,服务器是www.abc.com
,资源是/special/xxx.gif(在这里,http服务器应用,负责实现提供/special/xxx.gif这个资源的方法即可,不一定就放在special文件夹下)
http事务
指的就是一次http请求 + http响应
http事务的过程
在http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报文之前,需要用IP地址和TCP端口号,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建立一条tcp/ip连接。在http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响应报文之后,服务端会关闭这条tcp/ip连接
以浏览器输入一个URLhttp://www.abc.com/special/xxx.gif
为例
a) 浏览器从URL中解析截取出主机名www.abc.com
b) 浏览器通过DNS,将www.abc.com
转换成服务端ip地址
c) 浏览器从URL中解析截取出端口号,此处没有,使用默认的80端口
d) 浏览器建立tcp/ip连接
e) 浏览器向服务端发送http请求报文
f) 服务端向浏览器发送http响应报文
g) 服务端关闭tcp/ip连接
书里没有明确说tcp连接是由服务端还是浏览器负责断开的。但是试验了一下,用telnet向一个http服务器发送请求,在得到响应之后,会看到Connection closed by foreign host。所以认为是http服务端负责关闭连接的
一些HTTP应用的概念
proxy:位于client和server之间,负责处理和转发client的http请求,可以实现安全、突破限制等许多好处。详细介绍
cache:缓存网络资源,这个很好理解,我觉得应该跟proxy有点关系,或者可以一起实现。maven私服nexus就有这个功能,可以认为是一个proxy,也是一个cache
gateway:这个以前看RFC2616不大理解,今天就懂了,也就是一个协议转换的应用,比如一个http/ftp网关。客户端对其发起http请求,它实际通过ftp协议获取资源之后,再向客户端发回http响应
tunnel:这个好难懂,原来也不知道是干啥的。貌似是将实际要传输的数据,封装到http报文里,来达到穿越防火墙的目的。这样的话,tunnel应该也是需要有client和server两端的,tunnel client将请求封装到http报文里,然后tunnel server从http报文里解析出请求,再将响应封装到http报文里,最后tunnel client再从报文里解析出响应
agent:客户端代理,这个比较好理解,所有发起http请求的应用,都是client agent,最常见的当然就是各种浏览器,此外还有网络爬虫之类的,都是agent。前面说的tunnel client,按这个定义来说,也是agent了;包括proxy,对于最终服务器来说,也是agent
HTTP报文
报文的一些术语
在规范里有这样2组术语,需要知道它们的意思,才能理解后面的内容
一组是流入/流出,即inbound和outbound。“流入”总是指http message从client agent发往server;“流出”总是指http message从server发往client agent
另一组术语是上游/下游,即upstream和downstream,http message总是从上游发往下游。两个http节点A和B,如果对http request来说,A是B的上游;那么对http response来说,A就是B的下游
http message的结构
无论是http request还是http response,http message都由3部分组成,分别是starting line、header、entity-body
entity-body翻译为“实体的主体部分”,很拗口,而且实际上并没有“实体的不是主体的部分”,还不如就翻译成body,或者entity好点
用apache的http client组件的话,API里有一个getEntity()方法,得到的就是http message的entity-body部分
状态码
http response的起始行里,会返回一个状态码:
1xx:信息提示
2xx:成功
3xx:重定向
4xx:客户端请求错误
5xx:服务端错误
一般特别常见的就是200、304、404、500等
header
首部就是一行一行的键值对,用冒号分隔,最后用一个空行表示结束。首部对于http message是至关重要的,很多功能都是依靠首部来完成的
连接管理
与tcp/ip的关系
世界上几乎所有的HTTP通信都是由TCP/IP承载的,所以基本上,一次HTTP事务的过程,就是客户端首先与服务端建立TCP连接,然后客户端发送一条http请求,服务端发送一条http响应,最后断开TCP连接
我们常说的端口号,是TCP端口号;而主机名,则会被解析成IP地址。IP地址用于连接到正确的计算机上,而端口号则用于连接到正确的应用程序上
TCP连接通过4个值来识别: 源IP、源端口、目的IP、目的端口
比如从我的机器上,开了一个IE连到百度,又开了一个chrome也连到百度,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:
本机IP、IE端口、220.181.111.147、80
本机IP、chrome端口、220.181.111.147、80
与socket的关系
socket是一组操纵TCP/IP的编程API。由于其设计精巧,并且对应用层程序员完全隐藏了TCP/IP的细节,所以基本上,所有需要用到TCP/IP的程序,都会使用socket接口来完成
但是并不能说“HTTP是建立在socket基础上的”。HTTP是实实在在的应用层协议,而socket是简化TCP/IP编程的API接口,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协议
socket最早是为UNIX开发的,现在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和语言中都有它,比如JAVA中,就有整套Socket API
长连接
HTTP/1.1允许HTTP在事务结束之后,将TCP连接保持在打开状态,未来的HTTP请求可以重用该连接。这样的话可以节省重新建立TCP连接的时间,提升性能。这样的连接叫做“持久连接”
但是,其实持久连接,是可以用来做更多事情的,比如服务端推送。但是HTTP协议仅规定client agent未来发送http request时重用,没有规定server利用该连接实现推送的相关细节。所以server push在HTTP/1.1里并没有官方标准
即使持久连接已经建立,服务端并不知道通过什么标准往client agent反推消息;client agent也没有标准的做法,在连接上监听等待server发来的消息,并进行相应的处理
proxy
个人理解,这些概念(代理、缓存、web server)有重合,只是RFC2616上给出的一种指导性的分类,并没有严格的区分,都是互联网上的一些节点,或者说是http应用而已
比如说,我开发了一个私有的代理服务器,部署在internet的入口处,然后配置浏览器请求往这个私有代理服务器上发。这个proxy有缓存的功能,如果是已经有的资源,就不向服务器发起请求了,那么这个proxy,也就可以认为是一个cache。同时,它也可以算web server。所以这个私人代理,同时是proxy、cache、web server
http proxy的主要功能
利用http proxy可以实现很多功能
资源filter
这个很好理解,很多公司为了限制员工访问互联网,都搞一个公司代理,把白名单之外的请求都过滤了
防火墙
同理,从安全角度考虑,在LAN和WAN中间放一个proxy,然后就可以在proxy上部署一些杀毒软件,流量监控之类的东西
缓存
由proxy给回响应,不需要重复请求
反向代理(reverse proxy)
很多大型的互联网网站都会这么做,一方面可以增强性能,另一方面可以保护server的安全
转码器(transcoder)
比如同一个页面,在返回给client agent之前,经过转码器转一下。如果client agent是PC浏览器则不作处理;如果是手机,就转成适合手机浏览器阅读的内容。很明显transcoder这里就需要做很多逻辑处理
匿名者
转发http request时,把user-agent首部等篡改,来保护真实客户端的安全。如果个人PC被黑客攻击了作为跳板,那有时候就成了黑客的匿名者代理
总结
可以看出,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。在真正的client agent,和最终的server中,部署一些http应用,对http request或者http response做一些处理,这就是http proxy的作用
在现实中也有很多体现:
比如电信宽带,想连到网通服务器打网游,为了不卡,就花钱买个代理。当然这个一般不会是HTTP代理,但是原理都是一样的,本来直接发到网通服务器的消息,都会发到代理服务器上,由代理服务器来转发,再把网通服务器的响应给回客户端。代理服务器一般是双线的,所以玩游戏会比你直接连到网通服务器流畅一些
还有我97年那会通过猫拨号上网,国外的网站是不能上的,那么就可以找一些代理服务器,就能上国外的网站了
还有有些国外的服务器,会BAN掉大陆IP,那这个时候也可以找个海外服务器做代理,就可以连上去了
cookie
cookie的本质
cookie就是client在发送请求的时候,会额外发送一些键值对到server,这样server读取了这些信息,就可以识别client了
server给回响应的时候,会带一个set-cookie或者set-cookie2的首部;之后client再发送请求的时候,就用cookie首部,把cookie信息发送到server去
1 | GET /index.html HTTP/1.0 |
1 | HTTP/1.0 200 OK |
1 | GET /index.html HTTP/1.0 |
cookie的类型
Cookie的类型,有会话cookie和持久cookie。会话cookie就是关闭浏览器以后就没有了,持久cookie则会在硬盘上保留一段时间
比如说这个图,就是一个会保留2个星期的持久cookie
cookie与session的关系
cookie里可以放很多信息,但是这样一个问题是不安全;另一个问题是每次http请求,需要发送太多cookie,会增加网络流量。所以一种常见的措施是,在server开辟一个空间,把信息保存在server端,cookie只交换一个ID作为标识。这也就是所谓的session
session是保存在server的,所以比cookie会安全一点,同时也省一些流量。但是session的问题在于,会增加server端的负担。而且如果是集群的话,不同的server之间怎么做session同步也是一个问题
如果客户端支持使用cookie的话,session id通过cookie传递就可以了;如果客户端禁用cookie,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传递session id,比如通过url改写的方式
cookie规范
cookie规范在rfc2965里,正式名称是HTTP State Management Mechanism(HTTP状态管理机制)
除了server端要遵循规范的要求,支持cookie以外,客户端(通常是浏览器)也要遵守规范,cookie才能正常运作。如果浏览器不支持rfc2965,根本不能识别set-cookie和cookie首部的话,那这个浏览器也就不支持cookie了
认证
HTTP规范中有单独的一块,叫做“认证”。目的是对服务器的资源进行保护,只允许合法用户访问。一般我们自己开发的系统,也都会有认证机制,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之后,才允许访问系统。但是这种认证是应用层面的认证,和HTTP的认证不是一回事,本文说的是HTTP协议层面的认证,不是WEB应用层面的认证
比如说,访问淘宝,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,这是应用层面的认证;请求某个服务器通过http提供一份文档,server返回401,要求客户端提供用户名和密码,这是HTTP协议层面的认证
认证分为2种,一种是“基本认证”,另一种是“摘要认证”
基本认证
基本认证是非常简单的,举一个例子
1 | GET /family/jeff.jpg HTTP/1.0 |
1 | HTTP/1.0 401 Authorization Required |
1 | GET /family/jeff.jpg HTTP/1.0 |
1 | HTTP/1.0 200 OK |
流程非常简单,client按照“用户名:密码”的格式得到字符串,然后对此字符串进行BASE64编码,然后发到server
基本认证的安全性很低,只能说是聊胜于无,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:
1、在client和server中传输了密码,所以很容易被截获,比如经过proxy,这个proxy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密码;或者用户不小心在浏览器上装了恶意插件,密码也就泄露了
2、密码等于是明文传输的,BASE64只是一种编码,不是加密,很容易就可以逆向算出密码
3、得到Authorization首部后,可以很容易地重放
摘要认证
摘要认证比基本认证在安全性上要强一些,不过也有缺陷,也举个例子进行说明:
1 | GET /family/jeff.jpg HTTP/1.0 |
1 | HTTP/1.0 401 Unauthorized |
1 | GET /family/jeff.jpg HTTP/1.0 |
1 | HTTP/1.0 200 OK |
这里有所简化(没有包括预授权、保护质量协商等内容),但是已经可以说明摘要认证与基本认证的区别
这里传输的MD5123456,不是完整的密码,而是通过摘要算法(MD5)计算出的密码摘要。所以在网络上传输的,只是密码的摘要,而不是完整的密码,这样就避免了完整的密码被泄露
其次,MD5算法与BASE64不同,仅通过摘要字符串,很难逆向计算出原始字符串
并且,这里server发送Authorization首部时,还发送了一个nonce作为随机数,nonce要参与密码摘要的计算。由于每次的随机数都是不同的,所以计算得到的摘要结果也是不同的。这就避免了恶意用户截取到摘要结果后,发起重放攻击
这里要说明的是,认证(基本认证、摘要认证)是HTTP规范的一部分,具体实现依赖于server和client
比如说,有一些早期的浏览器,只实现了基本认证,而没有实现摘要认证,这是完全可能的。那么这种浏览器,就无法访问要求摘要认证的http server了
http认证,我认为只能是网络安全的一个补充,保护一些不太敏感的文档,还是有点作用的。因为你可以不需要在应用层面额外做编码工作,将认证的工作交给服务器,来节省一点工作量
但是现在的很多WEB应用,用HTTP认证的方式来保护是不可行的。比如说很多的B2C应用,如果用http认证,那很多只是想看看,懒得去注册的用户(比如我),肯定就会把网页关掉了
密码传输的问题
我多年前做的一个内部OA系统,虽然用MD5算法,将密码摘要以后存在数据库里,但是这样做,仅仅是保证了,“如果database server被攻破”,用户的密码不会被泄露而已,如果攻击是发生在internet传输过程之中,还是防不胜防的
其实现在非常多的网站依然有这个问题,包括很大的知名B2C网站。就拿当当网举个例子:
这就是html里的一个普通的form,所以当用户填完用户名和密码,点击“登陆”按钮之后,浏览器就会发起一个post请求,把表单的内容放在http request的entity-body里发出去。
下面是我用chrome的开发者工具截取到的原始http request:
1 | __VIEWSTATE:/wEPDwULLTE4ODM3NDAxMTFkZA== |
由于现在大部分web应用的UI,还是基于HTML的,所以很难避免这个问题
一种办法,是在客户端通过javascript做一些处理。另一种办法,就是WEB应用自行开发浏览器安全输入的插件,比如说支付宝就是这么做的:
可以看到,上图并不是一个html表单,而是一个私有的控件,那么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在其中加密后传输了,到了支付宝的server再解密,避免了密码明文传输
HTTPS
HTTPS模型
和HTTP的区别,就在于HTTP和TCP之间多了一层SSL或者叫TLS层。这样一来,HTTP报文就不是明文发送到TCP层了,而是经过安全层做了加密,从而保证了HTTP的安全
像细节的安全握手,密钥交换,编码解码,都是在安全层完成的。所以HTTPS和HTTP的区别,也就在这一层
加密、解密、密钥
看完这一章,我总算知道什么是密钥了
原来的报文叫明文,经过编码以后,就得到了密文。然后密文要还原成明文,这个过程就叫做解码
在HTTPS里,编码也就是“加密”的过程;解码就是“解密”的过程
在另外一些场合,也有编码和解码的过程。比如说字符串存储成字节,也是编码(encode);字节还原成字符串,也叫解码(decode)。但是这个是公开的,所以不能叫“加密”、“解密”。类似的,HTTP的基本认证,也会把“username:password”用BASE64编码后发送,这个也不能算加密
“加密”和“解密”都需要算法。比如ROT3加密算法,就很简单
这种算法是没有密钥的,也就是说,一段明文,用这个算法加密以后,得到的密文是一定的
另一种高端的算法,是有密钥的,根据不同的密钥,加密的结果也不一样。比如ROT-N加密算法:对于N=3密钥,明文ABC会变成DEF;对于N=5密钥,明文ABC会变成FGH
对于这种高端加密算法,算法是公开的,而且还开放源代码让人学习;私密保存的是密钥而已
对称密钥、非对称密钥
本来早期的加密算法,大多数是对称密钥算法。也就是说,加密用的密钥,和解密用的密钥是一样的
这就有2个问题:
1、client和server要通过HTTPS通信,就必须要交换这个密钥才行,密钥在网络上传播,本身就不安全了,所以就无法保证后续通信的安全性
2、如果server和100个client通信,就得有100个密钥;如果100台机器,互相通信,那大概需要10000个密钥。实际上internet上的通信规模,远不止这个数量级。所以密钥的管理是一个大麻烦
后来就进化出了非对称密钥算法。加密(编码)用的密钥是一个,解密(解码)用的密钥是另一个。加密用的密钥称为“公钥”,所有客户端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得到这个公钥;解密用的密钥称为“私钥”,只有服务端有这个私钥
这样,私钥就不在网络上传输了,只有服务端才有。安全性比对称密钥算法要高了很多。另外,也解决了密钥太多难管理的问题,现在不管有多少client,都只有一对公钥/私钥
数字签名、数字证书
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,都是上面讲的加密和解密的原理的应用
利用密钥,对报文的摘要来编码,解码,证明client和server的身份、保护报文内容等等